首页| 新闻快报 | 校园生活 | 四六级| 考研信息 | 苏打实验室 | 资源下载 |  自习室查询 | 背单词| 校园贴吧
《免疫学进展》复习资料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信息平台 2014-06-03 来源: 原创 点击数:12880
分享到:

1、什么是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意义,机制
定义:抗原刺激机体,通常可引起免疫应答,表现为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上述免疫应答,这种状态称为免疫无应答性(Immune unresponsiveness)。免疫无应答性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大类。前者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刺激均不应答的状态,包括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后者是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意义: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确保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能执行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则发生持续感染和肿瘤。故临床上,有时需要建立耐受,有时需要打破耐受。
机制: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时期的不同,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在T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外周耐受是指T和B免疫功能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
(一)中枢耐受:
    ■对自身抗原的中枢胸腺耐受。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TCR- CD3,当该受体与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呈高亲和力结合,则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低亲和力的自身反应T细胞在胸腺内成熟并加入到外周T细胞池中。

    ■对自身抗原的中枢骨髓耐受。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BCR- Ig α /Igβ,当该受体与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呈高亲和力结合,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低亲和力的自身反应B细胞在骨髓内成熟并加入到外周B细胞池中。

(二)外周耐受:对自身抗原(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外周耐受机制:
1 克隆无能:
  ■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浓度太低,不足以活化相应的自身反应性T及B细胞。
  ■组织特异性细胞不表达B7和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
2 免疫忽视:
  ■某些情况下,循环中的自身反应T细胞可能忽视自身抗原,例如当抗原处在与循环隔离的组织中(免疫隔离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前房部位),它们对自身抗原的反应可以受到抑制。
3 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
  ■ Ts细胞经产生TGF-β,IL-10,抑制Th及CTL功能,致免疫耐受。
2、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应用
1 小分子抗体,2抗体融合蛋白,3鼠单抗人源化
抗肿瘤 , 自身免疫病

3单抗的制备,筛选

制备原理: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 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 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单克隆抗体。
4、骨髓造血微环境组成及功能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核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为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微环境组成:神经、微血管、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
功能:造血生长因子,支持HSC及各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1存活2活化3生长/增殖4分化,例如:GM-CSF IL-2,IL-3等造血抑制因子通过抑制HSC进入细胞周期,而保护HSC的高增殖潜能,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例如:LIF、TGF-B等
基质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HSC及各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及富集造血生长因子和HSC,从而形成小的造血微环境,保护HSC、骨髓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
黏附因子:可参与HSC的归巢,例如:VCAM-1
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可黏附HSC,蛋白多糖可选择性结合一些造血因子,从而同时将HSC和造血因子富集在基质细胞表面,IV型胶原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和骨架。
5、小鼠单核细胞亚型,重要表面marker及其功能
 
6、靶细胞的功能

7、疫苗分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预防性疫苗:
     用于疾病的预防
     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
治疗性疫苗:
     用于患病的个体
     接受者为患者
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部分省还将流脑和乙脑疫苗纳入一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灭活脊灰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单克隆抗体
原理: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过程
1)制备免疫脾细胞。  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3)细胞融合  4)阳性克隆的筛选。
  5)克隆化,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
意义:
用于以下各种生命科学实验并具有医用价值
(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2)凝集实验:haemag


上一页  下一页


  贴吧数据加载中...
 
资讯搜索

最新资讯
更多>>
  淘宝商城热卖
   联系我们 | 掌中煤医 | 自习室查询 | 我爱背单词 | 学生综合查询 | 访问统计 | Suda-Lab
Copyright © 2010-2024 MyNCM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加速乐
我的煤医 -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信息平台(原华北煤炭医学院信息平台) 
网站建设:木木   工信部备案:冀ICP备10001788号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