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 期末作业论文
就业,是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挑选更为严格,另一方面,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也更为谨慎,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面临的问题也就会更多。因此,认真认识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焦虑心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成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2、急躁心理:有的学生在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并不完全考虑成熟的情况下就与用人单位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追悔莫及,有的只好违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抑郁心理:随着“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确立,择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外在压力也就相应地增多、增强,择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以前更大。 4、自负心理:这种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目前在大学生人群中,“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就业时有较多学生总想一步到位找到满意的职位和工作。这种自负心理对就业的不良影响很大,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 5、自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大学生推销自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6、偏执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偏执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这必然减少学生就业的机会。 7、依赖心理: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致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当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时,常常不知所措。 8、从众心理:有部分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彻,并且缺乏一定的自我决断力。这种从众心理,往往只能收获“事倍功半”的效果使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更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要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内因是关键,大学生必须从自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问题,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客观冷静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己;积极调适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我转化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提高耐挫伤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 总之,当代大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坐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