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是马哲和马政经两科综合起来的科目。一般,这两科出政治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两部分又是政治最难的两部分,因为它包含很多需要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原理性的知识。因此,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分析题是一个很难攻破的"大难"。如何做好马原的分析题呢,大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万学海文政治教研室徐老师为大家总结以下三大技巧--
1.马原分析题答题的万能框架
首先:阅读材料,分析出题者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契合点。
其次:仔细推敲"请回答"的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据此,要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一定要去粗取精。何为粗何为精,由"请回答"所限定的论证角度决定。
最后:最好学会运用反证法。试题要求我们证明的主题是A,在把A真说清之后,可设A的矛盾命题非A,要努力暴露非A的弊端,这是方法论的要求,举例来说,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答完后可以批判一切从主观出发。
应当指出的是,必要的展开虽然重要,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可跑题,跑题属于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二是不可牺牲其他试题的解答。
2.梳理解题线索
作为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即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一个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把这个最基本的线索抓住了,参透了。就能够抓住几个总开关,形成融理解、记忆、答题于一炉的复习态势,题目出得活出得难,何足俱哉!正待吾等显身手。
3.把握命题考点
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其实根本不是。直接地用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命制题目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题目全都是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为根据,将知识点下的某一具体概念或命题结合生动鲜活的现实材料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材料,命制材料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题目往往显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读来煞是有趣,却又暗藏杀机。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经过认真复习成绩却不理想的考生感到委屈,甚至陷入迷茫,觉得照此下去,考研哲学岂不是题海无边,以往考"按图索骥","闻一多画马","鸭免双关图","六人扛木头","许衡不摘梨","逆捞镇水兽","丁玲识成仿吾"。用矛盾的原理破解"医患关系"等。今后或许会考李白磨杵、牛顿吃鸡,天方夜潭,西行漫记,古今中外,无所不至,莘莘学子,徒唤奈何。
这的确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它其实不过是一个假问题,它产生于我们对于考研政治复习的一个认识误区-一将复习政治等同于"背政治",甚至仅仅归结为死记硬背。曾几何时,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的识记被绝对化为脱离理论内容的生吞活剥。其实管用的办法,就是抓住题路,按住考点。殊不知,千道题,百道题,不过就是那几路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基本命题点,高频命题点,理论疑难点和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瓮中捉鳖。无厚有间,游刃有余。
下一篇:关于印发《201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一篇:英语口语:教你如何发起谈话